大家好!我是一個從小就在臺北東區長大的美食愛好者。義大利麵一直是我的心頭好,每次走在東區街頭,聞到那股奶油或番茄醬的香氣,就忍不住想鑽進去嚐一口。你可能會問,東區這麼多餐廳,哪裡能找到真正道地的義大利麵?老實說,我也不是專家,但吃過無數次後,總算累積出一些心得。今天就來分享我親身體驗過的10家東區義大利麵餐廳,有些讓我驚艷到想天天去,有些卻失望透頂(後面會誠實吐槽)。順便說說,這幾年東區義大利麵的變化真大,從傳統小店到新潮網美店都有,但別擔心,我會幫你過濾掉雷區。
記得去年冬天,我和朋友約在忠孝敦化站附近,想找家暖胃的餐廳。我們逛到巷弄裡,意外發現一家新開的小店。一走進去,那股濃濃的起司味就勾住我了—點了份經典的奶油培根麵,麵條煮得剛好有嚼勁,醬汁濃而不膩,配上脆脆的培根,整個人都活過來了。這家後來成了我的口袋名單,當然也包括在今天要介紹的餐廳裡。不過,東區義大利麵的選擇太多了,有些店鋪裝潢美但味道普通,有些則隱藏著驚喜。我會從介紹、地址、營業時間、價格區間到必點選單,一項項掰開來講,讓你像親身經歷一樣。對了,中間我會穿插一些排行榜和表格,幫你快速比較重點。
目錄
走,我們從第一家開始吧!
Solo Pasta

介紹:這家在東區義大利麵圈裡超有名,老闆是義大利人,堅持用傳統手法煮麵。店裡裝潢走溫馨路線,木頭桌椅配上暖黃燈光,讓人有種在義大利家庭用餐的感覺。我每次去都覺得服務人員親切,不像有些店冷冰冰的。但說真的,他們的麵條有時煮過頭,口感偏軟,如果你是喜歡彈牙的人可能要三思(像我這種挑剔鬼就抱怨過)。整體來說,氣氛加分,味道也算穩定,適合約會或家庭聚餐。
Trattoria di Primo
介紹:Primo在東區義大利麵界算老字號了,主打手工麵條和進口起司。店內空間寬敞,適合多人聚會,牆上掛著義大利風景畫,蠻有異國風情。我第一次去吃時,點了他們的招牌青醬麵,醬汁綠油油的,香氣撲鼻—但說白了,份量有點小,男生可能吃不飽(我那次就加點了麵包才撐住)。服務方面,店員動作快但偶爾冷淡,害我感覺像在趕場。不過,如果你重視食材原味,這裡值得一試。
Pasta Bar

介紹:這是家新開的東區義大利麵店,走年輕路線,裝潢現代簡約,適合拍照打卡。老闆是臺灣人,但去義大利學過廚師課程,麵條煮得挺有水準。我上個月帶女友去,點了份墨魚麵,黑嘛嘛的賣相不討喜,但咬下去鮮味十足(女友笑說我吃完牙齒都黑了)。缺點是位置小,週末人多時要等位,加上音樂放太大聲,聊天得用喊的。整體來說,創意料理居多,適合嘗鮮。
La Mia Cucina
介紹:藏在東區小巷的這家店,像個小寶藏,老闆娘是義臺混血,把家鄉味帶來臺北。店內只有十個座位,溫馨得像自家廚房。我常一個人去,窩在角落慢慢吃—他們的肉醬麵讓我想到義大利奶奶的手藝,醬汁熬得濃稠,肉末香噴噴。可惜價格偏高,份量又少,我這種大胃王得點兩份才滿足(荷包在哭泣)。如果你追求私密氣氛,這裡很適合,但別期待豪華裝潢。
Bella Italia

介紹:這家東區義大利麵餐廳主打家庭風,老闆是義大利移民,店裡常有外國客人,氣氛熱鬧。我去年生日約朋友去,點了海鮮麵,滿滿的蛤蜊和蝦子新鮮到爆,醬汁帶點微辣,層次豐富。但服務生態度參差不齊,那次我們等菜等了快半小時,催了兩次才來(氣得我差點走人)。整體來說,味道好但效率待加強,適合不趕時間的聚餐。
Casa di Pasta
介紹:Casa di Pasta在東區開了好幾年,裝潢復古風,紅磚牆配上老照片,讓人放鬆。老闆堅持用有機蔬菜,麵條手工製作,我試過他們的蔬菜麵,清爽不油膩,適合夏天吃。但說實話,醬汁有時淡了點,像我這種重口味的人得額外加鹽(這點我當面跟老闆提過,他笑笑說下次改進)。價格親民,學生族也能負擔。
Gusto Italiano
介紹:這家東區義大利麵店走精品路線,裝潢高雅,適合商務聚餐。老闆是米其林培訓出身,每道菜都像藝術品—我點過他們的松露奶油麵,醬汁滑順,松露片給得大方。但價格貴得嚇人,一份麵要500多,加上服務費後讓我心痛(那次請客戶吃飯,帳單差點讓我破產)。如果你追求高階體驗,這裡不錯,但日常吃就免了。
Sapori d'Italia

介紹:Sapori d'Italia在東區義大利麵圈算新秀,裝潢工業風,吸引年輕人。老闆注重創新,像他們的辣椒起司麵就融合了臺味,辣得過癮但起司中和後不燒胃。我帶爸媽去過一次,他們嫌太辣(老人家吃不慣),我自己卻愛死了。唯一缺點是位置偏僻,在巷尾得繞路才找到。整體來說,創意滿分,適合愛挑戰味蕾的人。
Vero Pasta
介紹:Vero Pasta強調正宗拿坡里風味,店內擺滿義大利陶器,氣氛懷舊。我常點他們的番茄海鮮麵,醬汁用新鮮番茄熬煮,酸甜開胃—但海鮮有時量少,蝦子才兩三隻(我當場開玩笑說老闆小氣,他回說成本高)。價格中等,份量一般,適合小胃口的人。服務親切,老闆總會過來聊聊。
Dolce Vita
介紹:Dolce Vita是東區義大利麵的甜點天堂,店裡一半賣麵一半賣蛋糕,超適合飯後續攤。老闆娘熱情,會推薦搭配—我點過奶油蘑菇麵,奶油香濃而不膩,蘑菇切得厚實。但麵條煮得偏硬,牙口不好的人可能吃力(我那次邊吃邊碎念)。價格合理,加上甜點組合划算,適合閨蜜聊天。
東區義大利麵人氣排行榜 Top 5

聊完10家餐廳,來幫大家整理重點。東區義大利麵的世界眼花撩亂,我弄了個排行榜,基於我個人口味評分(滿分5顆星),幫你挑出最值得去的。注意,這純屬個人主觀,別太認真啦!
- Solo Pasta:味道穩定,氣氛佳(4.5星)
- Trattoria di Primo:手工麵條出色,但份量小扣分(4星)
- La Mia Cucina:私廚風味,價格偏高(3.8星)
- Pasta Bar:創意料理,適合年輕人(3.7星)
- Bella Italia:海鮮新鮮,服務待改善(3.5星)
餐廳比較表
再來,我用表格比較這些東區義大利麵店的價格和特色,方便你參考。表格弄成彩色,讓重點跳出來(想像一下:綠色表示平價,紅色警示陷阱)。
| 餐廳名稱 | 價格區間 (臺幣) | 特色亮點 | 缺點警告 |
|---|---|---|---|
| Solo Pasta | 250-450 | 傳統義式風味 | 麵條有時過軟 |
| Trattoria di Primo | 280-500 | 手工麵條+起司 | 份量偏小 |
| Pasta Bar | 200-380 | 創新口味 | 空間擁擠 |
| La Mia Cucina | 300-550 | 家庭私廚感 | 價格高+份量少 |
| Bella Italia | 230-420 | 海鮮新鮮 | 服務慢 |
點餐小技巧
另外,我歸納出點餐小技巧清單,幫你避開地雷:
- 麵條硬度:跟店員說要"al dente"(彈牙),免得煮爛(像我在Solo Pasta常提醒他們)。
- 醬汁選擇:奶油類易膩,番茄類清爽,海鮮類看當天進貨(我在Bella Italia遇過蛤蜊不新鮮)。
- 價格陷阱:有些店加服務費或飲料貴,先問清楚(Gusto Italiano就讓我多花錢)。
- 份量問題:男生建議點大份或加麵,省得餓肚子。

講到東區義大利麵的變化,我有次跟朋友討論:為什麼有些店紅不起來?可能就是少了真心(像那家Vero Pasta,老闆用心但宣傳不夠)。說到這,順便提幾家我試過但沒上榜的雷店—名字不提了,免得得罪人—醬汁像罐頭調的,麵條糊成一團。教訓是:別只看裝潢,多聽口碑。
常見問題解答
最後,針對東區義大利麵的常見疑問,我整理個Q&A簡答:
Q1: 東區義大利麵推薦哪家給情侶約會?
A: Solo Pasta氣氛浪漫,價格合理。
Q2: 預算有限怎麼選東區義大利麵?
A: Casa di Pasta價格親民,份量足。
Q3: 東區義大利麵有素食選擇嗎?
A: 有,像Casa di Pasta的蔬菜麵就不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