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早上,看著閃爍的電梯樓層燈,我總是深吸一口氣,轉身推開安全門。「叩、叩、叩...」我的皮鞋踩在不銹鋼階梯上,聲音在樓梯間迴盪。爬了一年多樓梯,從一開始爬到五樓就喘到不行,到現在能輕鬆上到十二樓辦公室,連同事都說我精神變好了、褲子變鬆了(這點超開心!)。究竟爬樓梯有什麼魔力?今天就讓我這個過來人,跟你分享爬樓梯好處的真實體驗,還有那些沒人告訴你的小陷阱。
爬樓梯好處多到數不完,難怪醫生都推薦!
還記得剛開始爬的時候,真的超痛苦!爬個三層就想放棄,小腿痠到不行。但堅持下來後,發現第一個超明顯的變化就是——心肺功能變超強!以前追公車跑幾步就喘得像要斷氣,現在完全是小菜一碟。這可不是我亂講,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,爬樓梯這類能讓心跳加速的中等強度運動,對強化心臟和肺活量特別有效。那種爬完樓梯後,呼吸很快平穩下來的感覺,真的很爽!
最讓我驚喜的其實是體態變化。原本有點鬆垮的肚子和大腿,在持續爬了大概三個月後,線條居然緊實了!完全沒有刻意節食哦。我查了資料才知道,因為爬樓梯會同時動用到下半身大塊肌肉群(股四頭肌、臀肌、小腿肌肉),熱量消耗效率非常高,甚至比快走還好!看看這個簡單比較:
運動方式(30分鐘) | 體重約60公斤者消耗熱量 (大卡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爬樓梯(上) | 約300-350 | 效率高,心跳提升快 |
騎腳踏車(輕鬆) | 約150-200 | 對膝蓋衝擊小 |
快走(平路) | 約180-220 | 較溫和平均 |
對我這種懶得去健身房的人來說,爬樓梯根本是救星!省時、省錢(不用器材會費)、省空間(到處都有樓梯)。爬樓梯好處最棒的一點就是它超級方便——上班、回家、去賣場購物,隨時隨地都能動起來。把通勤時間直接轉換成運動時間,這效率值破錶了吧?我現在連午休時間都會刻意下樓買咖啡再爬上來,一天累積起來也很可觀!爬樓梯好處真心推薦給忙碌的上班族。
別以為爬樓梯只練下半身!剛開始爬時,我以為只有腿會痠。後來才發現,姿勢正確的話,核心肌群(腹部、下背)和臀部其實都在用力維持身體穩定和推進。久了之後,不只爬樓梯更輕鬆,連平常走路都覺得身體更穩、姿勢更挺!這個全身參與的好處,是我一開始完全沒想到的。爬樓梯好處真的比想像中全面。
壓力大到爆表的時候怎麼辦?我的秘密武器就是爬樓梯!專注在一階一階往上踩的節奏感中,腦袋不知不覺就放空了(尤其沒人跟你搶的時候更讚)。爬完後身體暖暖的,那種分泌腦內啡帶來的舒暢感,比喝手搖飲還要解壓!老實說,這是我覺得爬樓梯好處中最被低估的一項。
爬樓梯好處還能幫你強化骨密度!醫生朋友告訴我,像爬樓梯這種需要承受體重的運動(Weight-bearing Exercise),對刺激骨骼生長、預防骨質疏鬆特別有幫助,對女生來說真的很重要。爬樓梯好處長期累積下來,對健康的影響真的很深遠!

爬樓梯禁忌你知道嗎?這些狀況真的不要勉強!
爬樓梯好處這麼多,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,有些狀況真的要注意:
膝蓋曾經受過傷(例如韌帶撕裂、半月板損傷),或是正在經歷急性疼痛(紅腫熱痛)的朋友,拜託先去看醫生復健科!不要急著爬樓梯逞強。爬樓梯對膝蓋的壓力確實比走路大得多(特別是下樓時)。我之前就有朋友膝蓋剛開完刀沒多久,急著爬樓梯復健,結果反而更糟,得不償失。
如果你有心臟病病史(特別是心絞痛、心衰竭)、嚴重高血壓控制不佳,或是最近才剛中風,千萬要把爬樓梯當成「運動處方」,先諮詢你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,瞭解適合的強度和方式。貿然挑戰高樓層可能太刺激了。爬樓梯好處雖多,但安全絕對要擺第一。
平衡感很差或有嚴重暈眩問題(例如耳石脫落、梅尼爾氏症發作期)的人,爬樓梯時要格外小心,最好有扶手或有人陪伴。樓梯間光線通常比較昏暗,階梯邊緣有時看不清楚,真的很容易踩空。我自己就曾經在光線不足的樓梯間差點踩空,嚇出一身冷汗。
懷孕後期(特別是接近預產期)的準媽咪們,肚子很大重心不穩時,爬樓梯真的要特別留意姿勢和速度。爬樓梯好處雖然對順產有幫助(強化骨盆底肌),但安全第一!下樓時尤其要慢,最好扶著扶手。建議諮詢產檢醫師你的狀況是否適合。

這樣爬樓梯才有效!你一定要知道的注意事項
知道了爬樓梯好處和禁忌,接下來就是怎麼爬才安全又有效。這可是我的血淚經驗談:
姿勢絕對是關鍵!爬錯姿勢膝蓋痛到哭真的不誇張。剛開始爬時,我只顧著趕快上去,身體不自覺前傾、駝背,膝蓋還內夾,結果就是膝蓋前方痛到懷疑人生。後來學乖了:
- 抬頭挺胸,眼睛看前方(別低頭看腳):想像頭頂有條線往上拉,核心自然就會收緊。
- 重心放在腳掌中間到後腳跟,避免用腳尖蹬地(這點超重要!):用整個腳掌的力量去推起身體,而不是隻用小腿或腳尖硬撐。
- 膝蓋朝向第二、三根腳趾的方向,避免膝蓋內夾(X型腿)或外翻(O型腿)。
- 手可以輕扶扶手,特別是在下樓或疲累時,有扶手輔助能減輕膝蓋壓力很多。
怎麼開始?千萬別一上來就挑戰高樓層! 我建議:
- 從1-2層樓開始:別笑!這真的很重要。先讓身體適應這個動作模式。
- 循序漸進:一週後覺得輕鬆了,再往上加一層樓。別像我一開始傻傻地硬衝五樓,隔天鐵腿到無法走路...
- 一週目標3-5次:不用天天爬,給肌肉休息恢復的時間。
「爬樓梯好處」的重點在上樓,下樓才是膝蓋殺手! 強烈建議:
- 「上樓爬樓梯,下樓搭電梯」原則:這是我現在嚴格遵守的。下樓對膝蓋髕骨股骨關節面的壓力是上樓的2-3倍!
- 非得下樓梯時:一定要扶好扶手,腳尖先著地再溫和放下腳跟,膝蓋保持微彎像彈簧一樣,千萬別直直地踩下去。速度放慢再放慢!
穿錯鞋子爬樓梯,腳痛膝蓋痛保證找上門! 別像我之前穿硬底皮鞋或拖鞋就開爬,根本自找苦吃。建議:
- 選擇鞋底有足夠緩震、支撐性好的運動鞋(特別是後跟杯要穩)。
- 避免高跟鞋、厚底鞋、拖鞋或鞋底磨平的舊鞋。相信我,一雙好鞋投資絕對值得。
聽身體的話!痛就是警訊:
- 如果在爬樓梯過程中或結束後,膝蓋(特別是膝蓋骨周圍或內外側)、腳踝或髖部出現「刺痛」或「劇烈痠痛」,立刻停止休息。
- 隔天肌肉有正常的緊繃痠感(運動後遲發性肌肉痠痛DOMS)是OK的,但關節痛絕對不正常!該休息就休息,該看醫生就去看。
別小看暖身和緩和:
- 爬前動一動:簡單的踝關節繞圈、抱膝(活動髖關節)、原地踏步或開合跳1-2分鐘,讓身體熱起來。
- 爬完要伸展:特別是股四頭肌(大腿前側)、腿後肌群、小腿肌和臀部肌肉,每個動作靜態伸展15-30秒,感覺肌肉微微拉開就好,不用到痛。伸展完真的會舒服很多,隔天也比較不痠。

爬樓梯好處 Q&A
Q:爬樓梯真的能幫助減肥嗎?效果如何?
A:當然可以!而且效果很不錯,特別是剛開始爬的人。因為它屬於中高強度運動,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燃燒熱量(如上表所示),還能鍛鍊到下半身大肌群,增加肌肉量,進一步提升基礎代謝率。但要記得搭配飲食控制效果才顯著哦!我親身見證。
Q: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人可以爬樓梯嗎?
A:比較不建議把爬樓梯當成主要運動,尤其在下樓時對膝蓋軟骨的壓力很大。如果狀況輕微且經醫師/治療師評估許可,可以考慮「只上樓,下樓搭電梯」,並且務必放慢速度、抓緊扶手、姿勢正確。若有急性發炎疼痛則絕對要避免。務必尋求專業意見。
Q:每天要爬多久或幾層樓才有效果?
A:不用一次爬很多!衛福部建議每週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。你可以拆解,例如每天分2-3次爬,每次爬個5-10分鐘(約5-10層樓),積少成多效果就很棒。重點是規律和持續,而不是一次拚命。像我現在一天累積爬個15-20層就很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