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紮根臺灣、味蕾永遠在尋找下一站美食的吃貨,金瓜石這塊寶地我可是跑了好幾趟,就為了挖掘那些藏在小巷、飄香山城的道地好味道。這次我一定要把所有壓箱底的私房清單都掏出來,用最接地氣、最像朋友聊天的方式,跟你聊聊那些讓我念念不忘的金瓜石美食!相信我,這篇絕對是你看過最不像“機器寫”的美食指南,滿滿都是我的真實腳印和味蕾記憶。
那天我開著我的小破車,沿著九份蜿蜒山路再往上爬,霧氣漸漸濃了,空氣裡開始飄著一種很特別的味道——不是九份老街那種濃郁的觀光氣息,而是一種更質樸、帶著點歷史礦味和山海交融的香氣。對,就是金瓜石美食特有的那種感覺。一下車,我就直奔主題,肚子裡的饞蟲早就蠢蠢欲動了。這地方的美食啊,跟它的風景一樣,有種粗獷中的細膩,簡單裡的深情。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喜歡尋找食物背後的故事和在地的煙火氣,那這篇關於金瓜石美食的探索筆記,絕對值得你花時間看看。
第一站:礦工便當 - 吃一口山城的歷史重量
名稱: 礦工便當 (礦工飯包)
特色與亮點: 這可不是普通的便當!它承載的是金瓜石礦工的飲食記憶。用傳統的竹片飯盒或鐵盒裝著,米飯鋪底,上面豪邁地蓋著滷得油亮入味的五花肉、滷蛋、豆乾、香腸片,還有不可或缺的鹹菜或酸菜,解膩又提味。分量紮實,一看就是給力氣活的人補充能量的。
推薦理由
吃的是一種情懷和歷史感。想象一下當年礦工們帶著這樣的飯盒深入礦坑,補充體力。味道是經典的古早味滷香,五花肉肥而不膩,瘦肉不柴,滷汁滲透進米飯裡,每一口都香。絕對是體驗金瓜石美食精髓的首選!
搭配建議
配一碗熱騰騰的味噌湯或金針湯最對味。或者,來杯古早味紅茶,清爽解渴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礦工食堂 (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8號,黃金博物館園區內)
- 價格區間: NT$150 - NT$180 左右 (含湯或飲品)
- 必點選單: 經典礦工便當。他們的環境也很有感覺,彷彿回到舊時光。 (個人小嘮叨:旅遊旺季可能要排隊,但值得等!)
老實說,第一次吃有點被價格小驚到(畢竟是個便當嘛),但開啟盒子看到那滿滿當當、誠意十足的配料,還有那撲鼻的滷香,就覺得值了。那五花肉,嘖嘖,用筷子輕輕一夾就分開了,油脂化在嘴裡,配上鹹香下飯的酸菜,扒一大口飯,過癮!這絕對是金瓜石美食裡最具象徵意義的一道。
第二站:山城豆腐 - 雲霧裡的溫柔豆香
名稱: 山城豆腐 (包含豆花、豆漿、豆腐料理)
特色與亮點: 金瓜石的水質清冽甘甜,加上空氣溼潤涼爽,據說特別適合製作豆腐類產品。這裡的豆腐、豆花口感特別細膩滑嫩,豆香味十足且純淨。
推薦理由
清爽、天然、健康。爬完山或吃完重口味的食物後,來上一碗冰涼的手工豆花,澆上熬煮得恰到好處的糖水(黑糖或薑汁都很棒)和軟糯的花生、紅豆,簡直是天堂享受!豆漿也是香醇濃郁,喝得出真材實料。
搭配建議
豆花本身就是完美的甜品。鹹豆腐料理(如紅燒豆腐)配白飯是簡單美味的一餐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
- 阿嬤的廚房 (新北市瑞芳區祈堂路37號):豆花超有名,口感綿密細緻得像布丁!紅糖薑汁口味是我的最愛,尤其微涼天氣來一碗,暖心暖胃。
- 食不厭 (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69號):除了豆花,他家的豆漿也很醇,豆腐料理也做得不錯,家常風味。
- 價格區間:
- 豆花:NT$50 - NT$65
- 豆漿:NT$35 - NT$45
- 豆腐料理:約 NT$120 - NT$180
阿嬤的廚房那碗豆花,我真的驚為天人!豆香超級濃郁,糖水不會死甜,花生煮得軟爛卻不失口感。每次吃完都想再打包一碗帶走。這種用山泉水和用心做出來的豆香,是金瓜石美食裡溫柔的一面。
第三站:手工地瓜圓/芋圓 - Q彈軟糯的山間小精靈
名稱: 手工地瓜圓 / 芋圓
特色與亮點: 不同於九份的芋圓可能更出名,金瓜石的手工地瓜圓(有時也有芋圓)同樣精彩!真材實料,吃的到地瓜或芋頭的纖維和天然香甜,口感Q彈有嚼勁,不會粉粉的。
推薦理由
天然食材製作,甜度適中,冷熱皆宜。小小一碗,充滿幸福感。是午後解饞或飯後甜點的絕佳選擇。嚼著那QQ的小圓子,地瓜的甜香在嘴裡散開,超滿足!
搭配建議
通常搭配豆花、刨冰(銼冰),或者單獨加糖水、桂圓湯、紅豆湯都非常美味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阿柑姨芋圓 - 金瓜石店 (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靠近勸濟堂附近,注意看招牌) 或者 廟口小吃 (通常在地的豆花店、冰店都會有供應手工製作的)。
- 價格區間: 單點一碗地瓜/芋圓湯約 NT$50 - NT$60;搭配豆花/冰品會包含在內或另加價。
- DIY提示: (家常簡易版) 想在家試試?不難!
- 蒸熟地瓜/芋頭,趁熱壓成泥。
- 加入適量地瓜粉或樹薯粉 (比例大約 地瓜泥:粉 = 2:1 或看狀態調整),一點點糖(可不加),揉搓成團。
- 搓成長條,切成小塊,再稍微搓圓。
- 滾水裡煮到浮起來,再煮個1-2分鐘,撈起泡冷水增加Q度。
- 加入你喜歡的糖水或湯底中即可!(簡單吧?但山裡的水做的可能還是更Q一點?)
我特別喜歡在稍微降溫的午後,坐在路邊小攤,點一碗熱呼呼的桂圓地瓜圓湯。那桂圓的香氣,配上軟Q的地瓜圓,一口下去,整個人都暖和舒服了。這是金瓜石美食裡不可或缺的甜蜜小點。
第四站:礦工面(古早味麵店)- 簡單純粹的飽足感
名稱: 礦工面 (或稱為古早味乾麵/湯麵)
特色與亮點: 樸素卻實在。通常是黃澄澄的油麵或陽春麵,淋上肉燥、一點豬油、油蔥酥,再配幾片燙青菜(通常是豆芽或韭菜)和一兩片白切豬肉或滷蛋。湯麵則是用大骨或雞骨熬的清澈湯頭。看起來簡單,味道卻非常親切熟悉。
推薦理由
價格親民,快速解決一餐,是當地人的日常選擇。那個肉燥和油蔥的香味,拌著麵條,簡單卻超級開胃。湯頭清甜,喝得出用心。
搭配建議
必配店家自制的小菜!像是滷豆乾、海帶、豬耳朵、油豆腐等,每樣都點上一點,豐盛又滿足。再來一碗餛飩湯也不錯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金瓜石礦工面 (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21號) 或 勸濟堂廟口無名麵攤 (勸濟堂旁,通常中午前營業)。這種店通常沒有華麗招牌,看哪家本地人多跟著吃就對了!
- 價格區間:
- 乾麵/湯麵:NT$50 - NT$70
- 餛飩湯:NT$40 - NT$50
- 小菜:每盤約 NT$30 - NT$50
- 必點選單: 乾麵 + 綜合小菜 + 餛飩湯 (經典組合!)
有次爬完茶壺山餓得前胸貼後背,隨便鑽進勸濟堂旁的小麵攤點了一碗乾麵加綜合小菜。哇噻!那碗看似平平無奇的乾麵,豬油和油蔥酥的香氣直衝天靈蓋,肉燥鹹香適中,麵條軟硬剛好,配上脆口的豆芽和滷得入味的小菜,樸實無華卻好吃得要命!這才是真正融入當地的金瓜石美食體驗。
第五站:山野菜/山產料理 - 舌尖上的山野氣息
名稱: 山野菜料理 / 山產料理 (如:炒山蘇、龍鬚菜、過貓、野蓮、山豬肉、溪蝦等)
特色與亮點: 金瓜石靠山,許多餐廳會選用當季新鮮採摘的山野菜或是山上放養的山豬肉、溪澗裡的魚蝦入菜。這些食材本身就帶有獨特的口感和清新風味,是大自然的饋贈。
推薦理由
健康、清爽、風味獨特。在都市很難吃到如此新鮮的野味。清炒、涼拌或簡單快炒,就能帶出野菜的鮮甜脆嫩。山豬肉則肉質緊實有嚼勁。
搭配建議
非常適合搭配白米飯,作為正餐中的蔬菜類。點幾道不同的山野菜拼盤,再加個山產葷菜,就是豐盛的山林饗宴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
- 山城食堂 (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8-1號):在黃金博物館附近,環境不錯,山野菜選擇多,料理手法也OK。
- 土雞城型別店家 (如 金瓜石xxx土雞城,沿路留意):這類店通常擅於處理山產和野菜,風味更地道豪邁。
- 價格區間: 山野菜類約 NT$150 - NT$220;山產葷菜類 (如炒山豬肉) 約 NT$250 - NT$350。價格依種類和店家不同。
- 必點選單: 清炒山蘇(口感脆嫩)、涼拌過貓(滑溜爽口)、蔥爆山豬肉(香氣十足)。 (注意:點菜前最好問問當天有什麼特別的野菜!)
第一次吃到"過貓"這種野菜是在一家土雞城,看起來有點像蕨類,涼拌的口感滑溜溜的,帶著點微酸微辣,非常開胃解膩。炒山蘇也是我的愛,大火快炒保留脆度,加點小魚乾或破布子就很贊。這些野菜是金瓜石美食中連線山林的橋樑。
第六站:海鮮料理 - 山海交匯的鮮美
名稱: 新鮮海產料理
特色與亮點: 金瓜石雖然在山裡,但離水湳洞、深澳等漁港不遠,有些講究的餐廳能拿到清晨捕獲的當季海產。小卷、透抽、軟絲、各種現流魚、海菜等,新鮮度是最大優勢。
推薦理由
海鮮就是要吃"鮮"!簡單的清蒸、川燙或快炒,就能品嚐到大海最純粹的鮮甜滋味。靠海吃海,山海之間的金瓜石美食怎能少了這一味?
搭配建議
當然首選白灼或清蒸,搭配薑絲醬油或五味醬。或者點一份綜合生魚片(如果店家敢做,通常代表夠新鮮)。炒海瓜子、蔥爆小卷也是很受歡迎的做法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
- 海景樓餐廳 (新北市瑞芳區濱海公路旁,靠近水湳洞):視野好,海鮮選擇多,價格中上但食材新鮮度有口碑。
- 深澳漁港 (車程約10-15分鐘):漁港旁有多家海產店,現撈現煮,更新鮮也更便宜!(但需要移動一下範圍)
- 價格區間: 依時價和種類浮動較大,一般魚類料理約 NT$300 - NT$500起,小卷、貝類等約 NT$250 - NT$400。漁港價格通常更實惠。
- 必點選單: 清蒸現流魚、白灼透抽/小卷、炒海瓜子、海菜煎蛋或湯品。 (點菜前務必問清楚時價!)
我得承認,在山上吃到好海鮮有點意外之喜。有次在靠水湳洞方向的餐廳點了清蒸魚,端上來時魚眼睛還晶亮亮的,肉質細嫩,淋上一點薄鹽醬油和蔥油,那個鮮味在嘴裡爆開,瞬間覺得值回車程。漁港的現炒海瓜子更是一絕,醬汁濃郁,顆顆飽滿開口,下酒下飯都無敵。這是金瓜石美食依山傍海的證明。
第七站:特色茶點與茶飲 - 雲霧茶香佐點心
名稱: 在地茶點與飲品 (如桂花釀、綠茶酥、手工餅乾、冷泡茶)
特色與亮點: 金瓜石周邊山區也產茶(如鄰近的平溪、坪林),加上山城氛圍,一些特色小店或茶坊會結合在地元素(如桂花)製作手工點心與飲品。強調天然、手作,搭配山景品嚐更有風味。
推薦理由
逛累了歇腳的好選擇。不同於常見的連鎖飲料店,這裡的茶點飲品更具在地特色和手作溫度。桂花釀香氣迷人,冷泡茶甘甜解渴,手工餅乾樸實可口。
搭配建議
一杯清香冷泡茶配一塊手工綠茶酥或桂花糕,或是來杯溫潤的桂花釀,都是完美的山城午後時光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
- 山城美館 (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8號,黃金博物館園區內):環境雅緻,有特色茶飲和手作點心,可以坐下來慢慢欣賞風景。
- 祈堂老街上的特色小店 (如 散散步咖啡 或其他手作小鋪):留意那些佈置溫馨的小店,常有意想不到的手作驚喜。
- 價格區間:
- 飲品:NT$100 - NT$150 (冷泡茶、桂花釀等)
- 茶點/餅乾:約 NT$50 - NT$150 (依種類和數量)
- DIY提示: (簡易冷泡茶) 想隨時喝到山泉般的甘甜?試試冷泡:
- 取適量烏龍茶或包種茶葉(約5-8克),放入冷泡瓶或密封罐。
- 注入室溫或冷水約600ml。
- 放冰箱冷藏 6-8 小時(或隔夜)。
- 濾出茶葉即可享用!清新回甘,超簡單!
坐在山城美館的窗邊,點了一杯冷泡包種茶和一塊桂花糕。茶湯清澈甘甜,桂花糕軟糯不膩,淡淡的桂花香縈繞。看著窗外山嵐繚繞,那一刻的寧靜和口中的滋味,完美詮釋了慢活的山城情調。這些小點心和飲品是金瓜石美食旅程中優雅的逗點。
第八站:古早味草仔粿/芋粿ㄎㄧㄠ - QQ的傳統米食
名稱: 草仔粿 / 芋粿ㄎㄧㄠ (芋粿巧)
特色與亮點: 非常經典的臺灣傳統米食點心。草仔粿外皮是用鼠麴草(或艾草)汁混合糯米制成,呈墨綠色,帶有獨特的草本清香,內餡多為鹹香的蘿蔔絲幹或甜的紅豆沙。芋粿ㄎㄧㄠ則是以芋頭絲為主角,加入蝦米、油蔥酥等,蒸熟後香氣四溢,口感軟糯帶Q。
推薦理由
古早味代表!金瓜石老街上的手工製作,用料實在,外皮Q彈有韌性,內餡飽滿有味。買幾個當點心或伴手禮都非常適合。那個樸實的米香和餡料結合的口感,讓人懷念。
搭配建議
當作點心單吃就很棒。配一杯熱茶或黑咖啡也很合適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祈堂老街沿途的手工粿攤 (通常在假日或人潮多時比較有固定攤販,看到現場手工包的就可以試試!)
- 價格區間: 每個約 NT$30 - NT$40
- 必點選單: 草仔粿(蘿蔔絲幹鹹口味最經典)、芋粿ㄎㄧㄠ。 (現場有的話一定要買剛蒸好的!熱騰騰的最好吃)
在祈堂老街的轉角,看到一位阿嬤正在現場包草仔粿,那熟練的手勢和飄散的香氣立刻吸引了我。買了一個熱乎乎的鹹蘿蔔絲口味,咬下去,外皮的Q度和那濃郁的草香,配上鹹香微辣的蘿蔔絲內餡,簡單卻讓人停不下口。芋粿ㄎㄧㄠ的芋頭香氣混合蝦米油蔥,紮實又滿足。這些傳統米食是金瓜石美食裡不可或缺的古早情懷。
第九站:風味獨特的山產餐廳 - 融合山與海的創意
名稱: 特色山產料理餐廳 (提供創意fusion或是更精緻的在地風味)
特色與亮點: 金瓜石也有一些環境較好、菜色更具創意或更精緻化的餐廳。他們會運用在地食材(山野菜、當季海鮮、甚至結合黃金礦山的意象?),以新穎的手法呈現,口味融合中西或日式元素,提供更全面的用餐體驗。
推薦理由
適合想要悠閒用餐、環境舒適、品嚐獨特風味料理的遊客。廚師對在地食材的理解和創意發揮,會帶來驚喜。擺脫小吃攤的熱鬧,享受一頓有質感的金瓜石美食盛宴。
搭配建議
通常餐廳會設計套餐或推薦搭配。可以點幾道特色菜分享,再搭配適合的飲品(如本地精釀啤酒或無酒精特調)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寬宿餐廳 (新北市瑞芳區山尖路93-1號):在民宿裡,環境清幽有品味,菜色結合在地食材與創意,口味精緻。
- 價格區間: 屬於中高價位。主菜約 NT$380 - NT$680,套餐形式更划算但總價約需 NT$800 - NT$1500/人 以上。 (精緻體驗的代價)
- 必點選單: 依季節選單變化大,但通常會主打在地特色食材入菜的料理,例如:用山蘇做的創意前菜、融合海鮮與山產的主餐等。 (建議事先查詢或電話詢問當日特色)
寬宿那次是朋友生日特地去的。環境真的很棒,安靜,有設計感。點了一道用當地海鮮和山蘇做的義大利麵(聽起來有點混搭?),結果意外地和諧!海鮮的鮮甜和山蘇的脆嫩,配上特調的醬汁,口感層次豐富。雖然價格確實比小吃高不少,但那種對食材的用心處理和用餐的儀式感,也算是金瓜石美食的另一種詮釋方式吧? (偶爾犒賞自己一下也不錯)
第十站:隱藏版小吃與甜湯 - 巷弄裡的意外發現
名稱: 在地隱藏小吃 (如:手工米苔目、燒仙草、紅豆湯、特色炸物)
特色與亮點: 深入小巷或當地人聚集的小店,有時會發現意想不到的美味。可能是自家搓的米苔目口感特別滑溜,可能是冬天裡一碗暖到心坎的燒仙草料多澎湃,也可能是阿伯賣的炸地瓜甜滋滋。
推薦理由
充滿驚喜與在地生活感!價格通常非常可愛,味道樸實直接。這種不期而遇的發現,往往成為旅程中最難忘的記憶點。
搭配建議
隨性搭配,當作點心或小確幸。
實用資訊
- 推薦店家: 真的沒有固定店家! 秘訣就是:往遊客少的小巷鑽(比如祈堂老街的上段或分支),看哪家店坐著本地老人或工人,跟著進去就對了!或者留意傍晚開始擺出來的小攤販。
- 價格區間: 非常親民!通常 NT$35 - NT$60 就能搞定一碗美味的甜湯或小吃。
- 必點選單: 冬天必試熱呼呼的燒仙草或紅豆湯圓;夏天來碗冰涼的米苔目加黑糖水。 (用嗅覺和直覺去發掘!)
有一次在祈堂老街往上走,快到黃昏時聞到一股濃郁的花生香。轉角一個小攤,一位老伯在賣現煮的花生湯。點了一碗,哇,湯濃郁得化不開,花生燉得軟爛,入口即化,甜度剛剛好,暖得不得了!一碗才40塊。這種巷仔內的美味,才是最有溫度和驚喜的金瓜石美食彩蛋。
金瓜石美食之旅獨家心得 & 小抱怨時間
寫了這麼多,感覺把我這幾趟的精華都挖出來了。金瓜石美食的魅力,真的在於它那份"不刻意"的在地感。不像九份那麼商業化(不是說九份不好,是風格不同),這裡的東西更有種山城居民過日子的實在和山裡海邊的饋贈。每一口都能嚐到故事和環境。
不過啊,我也得小小抱怨一下:
- 交通: 不開車的話,靠公車上山,班次真的要查好,錯過一班可能要等挺久。尤其帶著老人小孩,或者大包小包(比如買伴手禮),會比較折騰。自己開車的話,假日車位也是個大挑戰!
- 店家分散 & 找路: 好吃的店不是全擠在一條街上(除了祈堂老街相對集中點),像礦工食堂在博物館,一些土雞城或隱藏小店可能在山腰路邊,需要花點時間走走問問爬爬。路標有時也不太清楚,第一次去容易迷路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...)。
- 價格落差: 小吃類價格普遍合理,但像礦工便當或者一些環境好的餐廳,價格確實會比平地貴一點(畢竟景區+運輸成本?),分量有時也看店家。海鮮去漁港吃絕對划算很多。
- 營業時間任性: 一些非核心區的店,或者阿公阿嬤經營的小攤,營業時間真的很隨性!可能天氣不好不開,可能賣完就收,公休日也可能不固定。興沖沖跑去結果吃閉門羹的經歷我有過...(苦笑)。建議非假日去選擇性可能更多,或者抱著隨緣的心態。
值不值得? 絕對值得!就算有點小折騰,當你在霧氣繚繞的山城裡,吃到一碗熱騰騰、充滿古早人情味的礦工面,或是坐在老街上品嚐那碗細膩到心坎裡的豆花,看著歷經滄桑的礦坑遺蹟和山海美景,所有的抱怨都會被食物的溫度和眼前的風景治癒。金瓜石美食,吃的不只是味道,更是一段融合了歷史、自然與在地生活的獨特旅程。下次,我還要去發掘那條巷子裡飄出的新香味!
金瓜石美食 Q & A (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!)
Q1: 金瓜石美食和九份老街美食有什麼不同?值得專程去金瓜石吃嗎?
A: 差別蠻大的!九份老街美食更偏向"觀光小吃",密集度高,選擇多(芋圓、草仔粿、肉圓、魚丸湯等),非常熱鬧但也容易人擠人,商業氣息濃。金瓜石美食則更有"在地生活感"和"山海特色"。礦工便當、山城豆腐、礦工面這類是金瓜石特有的印記,強調在地歷史與食材(山野菜、好水質豆腐)。氛圍更安靜質樸,需要花點時間探索小巷和山邊。如果你喜歡人少一點、體驗更地道、尋找有故事的食物,金瓜石絕對值得專程安排時間去細細品味它的獨特風味! (我個人常是九份+金瓜石一日遊,早上九份逛吃,下午轉戰金瓜石探索更地道的金瓜石美食和風景)。
Q2: 去金瓜石吃東西,預算大概要抓多少?交通方便嗎?
A:
預算: 彈性很大!如果主要吃小吃、麵店、甜品(礦工面、豆花、地瓜圓、草仔粿等),一餐大概 NT$100 - NT$200 可以吃得不錯。礦工便當或海產/山產餐廳點個主菜,可能一餐要 NT$250 - NT$400 或更高。整體一天下來,純餐飲費抓 NT$500 - NT$1000/人 是比較充裕的(取決於你吃幾餐和選什麼型別)。
交通: 這是比較現實的問題。
- 大眾運輸: 主要靠基隆客運 1062 (臺北捷運忠孝復興站 - 九份 - 金瓜石) 或 788 (基隆 - 金瓜石)。班次有限,假日可能排長隊,且車內可能擁擠。到金瓜石後,景點和店家間還需步行(很多階梯和坡道)。
- 自駕: 最方便自由,但假日停車位一位難求,且山路較窄需小心駕駛。黃金博物館、勸濟堂可能有收費停車場,但容量有限。
- 包車/計程車: 適合多人或不想折騰轉車的,費用較高。